欢迎来到999策略白菜网站大厅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08-04-28 编辑: 浏览次数:

一、课程名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二、课程英文名称:Rea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

三、课程编码:ZB0631320

四、课程性质:必修课,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五、学时、学分与开课学期:32学时、2学分、 第六学期

六、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员工系统地掌握水资源形成、评价、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掌握取水工程基本概念、理论、工程技术与设计方法;熟悉现代节水理论、技术与措施,了解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理论、技术方法与工程措施。培养员工初步具备水资源评价与分析、取水构筑物与辅助工程计算与设计的能力。

七、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宜在《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供水水文地质》等课程之后讲授。

八、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

九、考核方法:考试

十、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李广贺主编.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董辅祥主编.给水水源及取水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十一、教学进度总体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2

 

2

第三章

水资源量评价

4

 

4

第四章

供水资源水质评价

4

 

4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

 

4

第六章

取水工程

10

 

10

第七章

节水理论与技术

4

 

4

第八章

水资源保护

2

 

2

总 计

 

32

 

32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绪论

一、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掌握水资源的基本含义,了解水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章计划2学时。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水资源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水资源的特性

第三节 水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任务和内容

三、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 教学重点

本部分的重点是水资源的基本含义及特性。

(二) 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特性。

(三) 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了解地球水量的储存、循环方式及水量平衡基本理论。本章计划2学时。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地球江河日下储存与循环

第二节 全球水资源

第三节 中国水资源

三、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 教学重点

本部分的重点是地球水量的储存、循环方式及水量平衡基本理论。

(二) 教学难点

水量平衡基本理论。

(三) 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水资源评价

一、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掌握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的径流计算、地下水水资源补给量与储存量的计算以及两者的评价指标。本章计划4学时。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水资源的形成

第二节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三、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 教学重点

本部分的重点是河流径流计算、地下水补给量与储存量的计算。

(二) 教学难点

水资源量计算过程中水文参数的确定。

(三) 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实例讲解。

第四章 供水资源水质评价

一、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了解和基本掌握资源的构成、评价理论与评价指标体系。本章计划4学时。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水质指标体系与天然化学

第二节 生活饮用水与饮用水源水质量标准与评价

第三节 工业用水质量评价

三、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 教学重点

本部分的重点是水源水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二) 教学难点

水源水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三) 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一、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掌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内容,需水量和供水量的计算与预测,供需平衡系统分析方法。本章计划4学时。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第三节 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分析

第四节 水资源动态模拟的实例分析

三、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 教学重点

本部分的重点是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水资源系统的动态模拟分析方法、模拟模型的建立、检验和运行。

(二) 教学难点

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

(三) 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实例讲解。

第六章 取水工程

一、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掌握水源及取水位置选择的原则与依据,取水构筑物结构类型及构造特点、取水工程设计原理及原则;了解施工与运行管理基本知识。本章计划10学时。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

第二节 地表水取水工程

第三节 地下水水源地选择

第四节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三、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 教学重点

本部分的重点是水源地的选择;取水位置的选择;取水构筑物分类,取水构筑物的构造与设计。

(二) 教学难点

合理地选择取水构筑物、确定取水位置。

(三) 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 节水理论与技术

一、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熟悉节约用水理论、法律法规、节水指标体系、节水技术与措施;了解污水再生回用处理技术、经济分析与对策。本章计划4学时。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节水内涵与现状分析

第二节 城市节水

第三节 工业节水

第四节 农业节水

第五节 污水再生回用

三、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 教学重点

本部分的重点是工业和城镇生活和农业节水指标体系与措施、污水资源化技术。

(二) 教学难点

工业和城镇生活和农业节水指标的计算。

(三) 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实例讲解。

第八章 水资源保护

一、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了解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物化与生物学作用、污染水体修复的理论与工程技术措施、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技术与工程措施。本章计划2学时。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第三节 水体污染的理论体系

第四节 污水排放工程

第五节 水资源保护措施

三、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 教学重点

本部分的重点是水资源污染的特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途径;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理论;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污染水源控制与修复的理论与技术

(二) 教学难点

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理论;污染水源控制与修复的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方法。

(三) 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需分组撰写一篇课程论文。

上一条:《数学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条:《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