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钢柱
职称:教授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通讯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邮编:010018
电子邮箱:gli@imau.edu.cn
基本情况
李钢柱,男,博士,教授,内蒙古武川县人。199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入伍,历任武警黄金第二支队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18年退役。2019年入选999策略白菜网站线路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现任999策略白菜网站大厅教授。
主要从事造山带演化、岩石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深部过程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岩体镍、铜、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的深部过程”、“铜镍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岩浆作用稀有气体同位素示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等项目。发现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早二叠世洋内俯冲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成果发表在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地学前缘等刊物上。主持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内蒙古索伦山地区扎嘎乌苏等六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图幅获5优1良,被中国地调局专家推荐为“造山带区域地质调查的样板图幅”,成果报告获黄金指挥部优秀报告一等奖。首次在索伦山蛇绿岩带硅质岩中发现早二叠世放射虫动物群,包括5属6种,并发现一个新种Pseudoalbaillella solonensis(索伦假阿尔拜虫),为索伦山地区古亚洲洋洋壳形成时间持续到早二叠世提供了关键证据,证实了古亚洲洋闭合是在早二叠世之后,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封面亮点文章)、地球科学、Gondwana Research、Tectonics等刊物上。在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培养了5名硕士研究生,其中2人获得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荣获“十佳科技干部”、“优秀技术干部标兵”,带领项目组荣立集体三等功,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金罗盘奖”。
教育背景
2008.9-2012.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
2005.9-2008.7,兰州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硕士
1995.9-1999.7,东北大学,地质矿产勘查,学士
工作履历
2019.9-至今,999策略白菜网站线路,999策略白菜网站大厅,教授
2018.9-2019.8,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
2014.12-2018.8,武警黄金第二支队,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
1999.7-2014.11,武警黄金第二支队,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研究领域
1.造山带演化
2.岩石地球化学
3.水文地球化学
主讲课程
本科生:区域地质学,地质灾害防治,普通地质学,古生物与地史学,等。
科研项目
1.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MS04024,索伦山蛇绿混杂岩形成机制与构造背景,2021/01-2023/12,6.5万元,主持
2.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20GG0076,采煤驱动下西部典型矿区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20/07-2023/07,131万元,主要参加人
3.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重点地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12120113071800,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扎嘎乌苏(K49E010001)、浩仁呼都格(K49E010002)、哈日格那(K49E010003)、索伦(K49E010004)、沙布特(K49E010005)、乌珠尔少布特(K49E010006)幅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2013/01-2015/12,1481万元,主持
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2009CB421000)课题,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综合研究,2009/01-2013/08,1500万元,参加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772058,铜镍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岩浆作用稀有气体同位素示踪,2008/01-2010/12,43万元,参加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4020,小岩体镍、铜、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的深部过程,2006/01-2009/12,150万元,参加
奖励与荣誉
1.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多次
2.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中队)、集体三等功一次(项目组)
3.荣获总队“十佳科技干部”、“践行强军目标先进个人”、指挥部“优秀技术干部标兵”
4.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二类)(2016年度)
5.荣获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
6.荣获“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7.主编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扎嘎乌苏等六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荣获黄金指挥部优秀报告一等奖
学术成果
专著:
主编《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扎嘎乌苏等六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2016
近期发表学术论文(通讯作者*):
1.Gangzhu Li, Haijun Bo, Yuming Bai, et al. The age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Solon Obo ophiolite bel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North China. Gondwana Research, 2021 (in press) . (SCI,一区)
2.王振义,李钢柱*,丁海生,等.内蒙古额济纳旗雅干地区北山岩群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地球科学,2021,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2.1874.P. 20210712. 1455. 006. html.(EI)
3.连琛芹,李钢柱*,于洋,等.内蒙古索伦山地区三叠纪碱性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地球科学,2021, 46(1):87-100.(EI)
4.邵永旭,李钢柱*,姜海蛟,等.大兴安岭西缘罕布庙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地质学报,2020, 94(12):3590-3606.(EI)
5.赵广明,李钢柱*.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扎嘎乌苏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地质通报,2019, 38(Z1) : 773-788.(CSCD)
6.李钢柱,王玉净,李成元,等.内蒙古索伦山蛇绿岩带早二叠世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科学通报, 2017, 62(5): 400-406.(EI,封面亮点文章)
7.Gangzhu Li*,Chusi Li*, Edward M. Ripley, Sandra Kamo, Shangguo Su. Geochrono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Nanlinshan and Banpo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implications for subduction initiation in the eastern Palaeo-Tethys.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2012, 164 (5) : 773-788. (SCI,二区, IF=3.476)
8.李钢柱,苏尚国,段向东.三江地区澜沧江带南段半坡杂岩体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板块构造环境.地学前缘,2012,19(4):96-109.(CSCD)
9.李钢柱,苏尚国,雷玮琰,等.三江地区澜沧江带南段南林山基性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地学前缘,2011,18(5):206-212.(CSCD)
10.李钢柱,雷玮琰,张忠伟.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岩成矿作用综述.中国矿业,2011,20(10):52-56.(核心期刊)
11.李钢柱,贾元琴,张彪,等.白音哈尔金矿床成矿作用.黄金科学技术. 2008,(03): 6-12.
12.Dong Fu*; Bo Huang; Timothy M. Kusky*;Gangzhu Li; Simon A. Wilde; Wenxiao Zhou; Yang Yu; A Middle Permian Ophiolitic Mélange Belt in the Solonker Suture Zone, Western Inner Mongolia,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 Tectonics, 2018, 37(5): 1292-1320. (SCI,二区, IF=3.975)
13.刘伟,李钢柱,白宇明,等.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中元古代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地质学报. 2018, 92(10):2116-2119.(EI)
14.薛建平,刘美玉,李钢柱,等.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锆石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大地构造意义.地学前缘,2018,25(3):230-239.(EI)
15.Gangzhu Li, Chenyuan Li, Yujin Wang, et 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chronology of the Solon Obo Ophiolite, Urad Zhongqi, Inner Mongolia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35th IGC, 2016.